查看原文
其他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搜狐智库 搜狐智库 2021-02-05

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74期(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
本期嘉宾: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 汤敏
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低收入群体就业是当前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超出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意味着出现了周期性失业现象。如何应对并缓解就业难问题?搜狐财经就此对话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汤敏。
汤敏认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最根本的出路是开发潜在的低收入人群市场。他表示,当前中国中产阶级能消费的空间较小,但是数10亿人的低收入人群市场还未开发出来。
汤敏指出,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而是现有的产品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开辟式创新,把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变得更实惠,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平民化,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
汤敏强调,现在不是用工荒问题,而是就业难的问题。如果长三角、珠三角想吸引更多人来就业,需要提高工资。“人是有两条腿的,如果在当地也能挣那么多工资,或者工资可能低一点,但是离家近一点,这也无可厚非。” 

搜狐财经:疫情发生后,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一方面是处于生死一线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是即将毕业的874万应届生和大量回乡过年的农民工,您怎么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
汤敏: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有很大影响,不仅是小企业,大中企业同样受影响,只是大中企业实力较雄厚。而且小企业本身比较脆弱,所以中小企业更困难一些。
其次,不是所有企业都受到负面影响,还要看具体的行业和区域。比如,进出口、航运等行业,湖北地区的企业受影响会严重一些。但是该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企业逐渐复工复产,经济开始恢复,只要企业撑过三个月左右,情况就会好转。
当前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这些困难的小企业,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企业都能获得贷款,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正常经济发展中,国内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也才三年多,但帮助小企业、微型企业,就是帮助广大的打工者。
此外,现在要特别关注个体工商户群体。我们所说的微型企业指10-20人左右,年营业额在100-300万元以内的企业,目前国内大概有1500多万家;而个体工商户多是夫妻老婆店,最多务工人员不超过8个,2018年我国有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044亿。
也就是说,微型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创造了我国一半的城镇就业。
而且过去两三年,中国新增就业几乎全是个体工商户创造的。2018年中国新增就业950多万,其中个体工商户新增就业1000多万,超过了全国的新增就业人数。这意味着,所有的新增就业都是由个体工商户创造的,其他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就业可能还在减少。 
相对中小企业来说,个体工商户更脆弱,且相当部分都在服务领域,而现在服务业是最困难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等经济恢复以后还能卖出去。但餐馆、旅游等服务业,时间过去了就不可能再回去,而且他们还要承担房租等固定成本。 
大学生就业可以大力支持。比如,电子商务这段时间仍然发展很快,不但没赔钱,还赚了一些钱,可以容纳很多新增就业。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就业,比如,延缓大学毕业日期到9月份,等经济恢复了以后,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会更容易一些。 
搜狐财经:目前我们看到公务员在扩招,研究生也在扩招,怎么看待扩招现象?这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汤敏:任何东西都是两方面的,不可能一点负面影响都没有。
关键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让他们在学校多学一些市场上需要的知识的话,可能就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我们要注意在扩招的同时对教育进行改革,不改革光扩招对就业起不到什么作用。比如,很多企业都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但很多教育部门的知识比较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所以高等教育不能“一扩了之”,关键是让其更适应社会发展。
搜狐财经:您曾表示在就业方面我们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促进就业的方向在哪里?
汤敏:现在高科技方面已经涉及的较多,而另一个促进就业的关键是未开发的、潜在的消费市场。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较大冲击。而中国有14亿人,市场广阔。但是谈到国内市场,大家都盯着中产阶级和有钱人,事实上,中产阶级该消费的已经消费了,未来提升的空间有限。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未被开发,即低收入人群市场。
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方式来开发该市场。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作者把创新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创新,主要是对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进行改进,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创新都属于持续式创新。
二是效率式创新,指用更少的资源办成更多的事。很多的科技新发明都属于这种创新。
这两种创新都能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但这两种创新一般都是针对现存的市场和顾客,往往不能产生更多的就业,还会减少就业,比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三是市场开辟式创新,指把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变得更实惠,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平民化,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用得上的创新。 
比如,马桶盖。对低收入人群来说,这个东西不实用。但是如果我们对它进行很好的改造,就能在低收入人群中占据市场,进而产生更多就业。
历史上真正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都是最终能够到达低收入人群,产生大规模消费的创新。现在我们要关注这样的创新,国家资源应该对该类创新给予足够关注。 
搜狐财经:低收入人群的市场有多大?
汤敏:现在国内中产阶级大概在2-3亿人,富裕阶层一两千万人,哪怕减去4亿人,我们还有10亿低收入人群。但是我们拿现在的产品直接降价卖给他们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把产品改造以后,用较低的价格下沉,普及更多的用户。 
搜狐财经:针对不同的失业类型,我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当前的失业现状,采取那种措施可能会更有效果?
汤敏:不能说光为就业而就业,把产业做出来,才有就业。
目前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把潜在的市场开发出来,我们的银行、金融、科技各方面资源都要关注底层低收入人群的发展,面向他们创造新的市场,自然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否则扩招多少公务员和大学生也不够。
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只是现有的产品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把它进行改造,马上就可以卖出去。
搜狐财经:面对大的经济危机冲击,大企业反而是不倾向于裁员的,您认为在这背后有什么经济逻辑呢?
汤敏:首先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保护它的员工;
其次,企业看到未来有机会,在迅速地进行转型,认为未来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三,企业为员工做了很多培训,投资很大,这些员工走了以后,企业的损失也很大。
所以很多企业还是尽可能呼吁减少工资,共度时艰,特别是高管带头减工资,让企业更好地撑过这段时间。 
搜狐财经: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返乡的农民工都没有及时回到岗位上,根据调查他们都更倾向于就近就业? 
汤敏:现在我们有800多万青年返乡就业,通过给他们很好的培训,让他们来带动农村的中老年人发展。随着电商下沉,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一些年轻人在其中发挥作用。
而且现在不是用工荒问题,而是就业难问题。人是有两条腿的,如果在当地也能挣那么多工资,或者工资可能低一点,但是离家近一点,这也无可厚非。如果长三角、珠三角想吸引更多劳动者的话,只有提高工资才行。 
搜狐财经:疫情冲击下的中小企业,对他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难道只能是裁员吗? 
汤敏:也不一定。首先,中小企业本身要转型,它的强项是船小好调头,什么东西好卖,就转到这些地方去;同时也要开源节流。 
国家已经有很多特殊政策,但不能逼着银行贷款。银行也是企业,需要承担风险。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专门给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贷款,我们可以支持更多这样的银行来解决问题。
短期内,可以进一步扩大互联网银行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的对“微企业”的“无接触贷款”规模,保持微企业的经济活力和就业形势的稳定。 
从中长期来说,我国应该做好应对去全球化的影响战略准备,包括建立一个专门为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的长期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新体系。
【搜狐智库:聚集学者与企业家智慧,把脉经济趋势。如有意投稿或联系现场报道、访谈、节目合作事宜,请发邮件至zhikucaijing@sohu.com】
对话董克用:养老金改革的关键是打破省际边界,做到全国统筹
对话刘小兵:房地产税开征需要更广泛的讨论,不要把税当作调控地产手段
对话高培勇:疫情结束之后,回归正常的财政管理轨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